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东城区2022年重要民生实事完成时”系列报道之五:高标准高水平治理,保障核心区公共安全_环球热门

来源:北京东城 发布时间:2023-03-02 03:53:44
更多精彩请关注 北京东城微信号 加强对食品、药品的日常监管,食品抽检合格率99%,药品抽检合格率100%;累计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接口22148个,实现居住小区、平房胡同区全覆盖,满足群众安全充电需求……在2022年重要民生实事办理过程中,东城区进一步优化公共安全保障设施配置,全面筑牢核心区安全屏障,以高标准高水平治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精细治理筑牢公共安全防线


(资料图)

在统筹推进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东城区进一步深化平安东城创建,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高标准完成“雪亮工程”建设。扎实推进韧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 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检查工作

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2022年,东城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整治行动,区领导带队深入一线督导检查工作落实情况,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强力推动燃气管线占压消隐、开展有限空间检查、开展加油站油品及油气设备安全检查、建立自建房消防隐患信息台账……一系列扎实举措,有效夯实了安全基础防线。

东城区会同10余位行业专家,编制完成31张风险源辨识清单,并结合辖区行业特点提炼常见风险源辨识清单,圆满完成全年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工作。通过整合应急小分队、安全生产检查队、小型消防站队伍,吸纳社会志愿者力量,组建17个街道应急志愿服务大队,招募和注册500名应急志愿者,在全市率先做强应急志愿服务队伍,构建了区域性常备应急力量。

执法人员依照“双随机”检查单对辖区内某连锁酒店进行检查

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东城区始终坚持有力有序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2022年,区卫生健康监督所开展“双随机”监督检查4593户次,其中医疗机构964户次、公共场所1717户次、生活饮用水单位715户次,监督监管覆盖率达100%。同时,注重信用约束与“双随机”工作的配套结合,将“双随机”的抽查比例和频次与管理相对人的信用风险等级挂钩,实行差异化分类监管。“信用+双随机”监管模式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实现了有限监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了监管的靶向性和精准性。

天坛东门路口安全岛

2022年,东城交通支队联合区城管委、住建委、各街道办事处等单位部门,对全区道路交通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通过对症施策,提升市民群众出行体验感、安全感、幸福感。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区共复划人行横道88处、新增人行横道标识38处、更换交通标识103面。

东城交通支队实行专班督办、诉求立项,全力解决12345市民热线居民诉求。针对居民反映的交通组织和交通设施问题,经多次实地踏勘,优化东花市大街东口、东单北大街交通组织,共计复划建新车道线、停止线、网状线等交通标线7.2公里,新增更换禁停、单行线等交通标识42面。

广渠门路口简易安全岛

记者来到幸福大街通往广渠门内大街的南北向路口,发现曾被不少人形容要用“抢跑”来通过的路口,已经修建了水泥安全岛。“主要是东西方向车流量大,左转车辆也多,所以红绿灯时间长。”在雍贵中心上班的汪琛说,以前这个路口不走快点儿,一次绿灯时间都过不去,更何况老人腿脚没那么利索。现在有了安全岛,大家都可以在这里等候。东城交通支队秩序管理大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路口的空间比较大,比较适合建硬隔离型安全岛。考虑到路口路程长、绿灯时间短带来的危险性,我们为行人设计了可以停留的‘中间地带’,让大家可以安全地在等待区停留。”

东城区微型消防站比武竞赛

微型消防站作为城市火灾防控的一道重要防线,承担着扑救初起火灾、内部消防宣传、日常安全巡视等工作职责,具有快速反应、机动灵活的优势。东城消防救援支队以灭早、灭小、灭初期为目标,紧紧围绕消防救援站、小型消防站、微型消防站三级联勤、联训、联调、联战工作,联合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区防火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率先颁布了东城区微型消防站“四联四快”工作实施办法。依托“北京市社会消防自防自救力量建设管理平台”和与之配套的“我的消防我做主”小程序,东城区动态管理现有168个社区微型消防站和789个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志愿消防队,加强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管、训、用”,拓展补齐无自防自救力量地区,织密火灾高发区域自防自救力量建设,强化社会面火灾防控、宣传培训、消防站到场前初起火灾扑救,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智慧平安小区居民刷脸进出小区

“刷脸就能开门,真是方便多了。”提起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体育馆路街道居民沈宏宇说,街坊们现在更放心、更舒心了。街道结合自身基础和特点,为32个小区的出入口、重点区域安装视频监控、人脸卡口、车辆卡口、智慧门禁等公共安全类感知设备,成为东城区第一个楼房区智慧平安小区全覆盖的街道。

东城区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积极推进智慧平安社区系统平台建设,已建设智慧平安小区603个,其中楼房智慧平安小区224个,平房院落智慧平安小区379个。随着社会治理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建设智慧平安小区已成为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保障居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进一步提高了东城居民生活质量和安全质量。

高标准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抽检

让居民饮食安全用药安心

2022年,东城区持续加强对食品、药品的日常监管,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制定《2022年东城区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方案》,加大对粮食加工品、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等33大类食品抽检力度,抽检样本3305件,合格3272件,合格率99%;药品抽检360件、医疗器械抽检40件,未收到不合格检验报告,合格率100%。

执法人员开展药品抽检工作

2月初,在全市中小学开学第一天,区市场监管局深入辖区各中小学校园食堂开展现场执法检查,全力护航师生“开学第一餐”。

执法人员重点走进食堂后厨操作区域,查看设施设备运转情况和后厨环境卫生,对食品加工制作流程和人员操作规范性进行检查,对正在使用的和库存食品及食品原材料是否存在过期现象等进行抽查,并重点围绕留样食品的样品量、留样时间、留样记录等开展了检查和提示。

此前,为前移风险发现端口,区市场监管局主要针对果蔬、肉类、食用油、鸡蛋等学校食堂常用食材,为全区学校、幼儿园配备了包含针对农药残留、食用油新鲜程度、瘦肉精、兽药残留和餐具洗洁净度等开展监测的10种快检试剂,将日常监督和快检快筛有机结合,有效把控食品安全。

加强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在检查现场,执法人员随机抽取了食用油新鲜程度和餐具洗涤剂残留的快检项目,由学校老师开展快速检测,执法人员对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提示。经检测,食用油新鲜程度和餐具洗涤剂残留的快速检测项目结果均符合要求,未发现问题。

同时,区市场监管局结合“你点我检”3.0版本,在原有的商超、餐饮单位之外,还将辖区96个学校食堂、54个托幼机构纳入平台延伸到校园,进一步为校园食品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学校老师、学生、家长都可以通过平台自主发起对蔬菜农残、水产品甲醛含量、餐具洁净度以及各类糕点、饮品中添加剂等项目的检测。区市场监管局及时对关注度较高的项目开展抽检并定期公布抽检结果,一旦检测发现有疑似不合格样品,执法人员将立即要求相关单位第一时间下架封存、停止使用,并严格按照食品抽样送检流程,第一时间将可疑样品送至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报告,市场监管部门依照最终检测结果依法进行后期处置。

每逢元宵、粽子、月饼等节令食品热销季,区市场监管局在开展现场检查的同时,同步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抽检,重点对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第三方检测机构现场完成样品的采样、封装,随后将通过实验室检测出具专业检测报告,确保食品安全落到实处。

声音:北京市第五中学学生家长梁女士

孩子的食品安全是我们作为家长最关心的事,无论是学校食堂,还是校园周边的小食品店,经常能看到执法人员在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查,而且我们还能在“北京东城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上提交想要抽检的学校食堂和餐饮店情况,检测结果也会及时公布,我们特别放心。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接口

居住小区、平方胡同区全覆盖

“有了这个充电柜,电动自行车充电真是安全、方便多了。”在永外街道定安里社区1号楼前,一位下班回家的居民把车停在紧挨着绿化带的智能充电柜旁边,然后掏出手机扫描充电柜上面的二维码,选择柜门编号和充电时间,再将电池放进柜子,插好充电器,关闭柜门开始充电。据了解,像这样形似快递寄存柜的智能充电柜,目前定安里社区共有10组、80个箱体,因为充电安全、便捷,受到了不少居民的青睐。

充电柜节省空间,充电便捷、安全

定安里社区属于老旧小区,共有居民楼30余栋,常住居民5000余人,有电动自行车1000余辆。此前,开窗扯线等不安全充电现象时有发生。“在前期的摸排过程中,我们挨家挨户上门发放宣传折页,结合相关案例,给居民讲解电池室内充电的各种危害,同时告知居民社区将会在楼下新建智能充电柜,充电更方便。”定安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郝丽欣介绍,此前社区已经安装了10组充电桩,共200个充电端口,但充电桩10个充电端口占地面积就要25平方米,并且还要兼顾停车问题,相比之下,充电柜更加节省空间,2组8个箱体占地面积仅2平方米。

为了解决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难、不安全的问题,东城区成立专班,按照“区级统筹、街道主责、因地制宜、建管结合、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的工作原则,系统谋划、周密部署、精细推进,大力推进居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工作。截至去年底,全区累计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接口22148个,实现居住小区、平房胡同区全覆盖,满足群众安全充电需求。同时,建成设备已接入运行监控平台,提高了管理和运维效能。

“在老旧小区和平房区等空间有限的区域,我们坚持‘以柜为主’的建设策略,即根据该地电动车保有量,按照‘小区内1:3、其他公共区域1:5’左右的比例,配置建设充电柜,实现‘车电分离、入柜充电’,充分利用设施空间。而在空间宽裕的居住小区,在补充充电柜的同时,继续保留原有充电桩设置,通过充电桩的布置,进一步规范电动自行车停车秩序。”区城管委市政设施科副科长董小强介绍,下一步,东城区继续加快充电设施完善,进一步加强使用宣传和安全教育,引导居民及快递员、外卖小哥使用集中充电设施,并规范停放车辆,杜绝入楼或室内充电;动员各街道在居住区开展清理废弃、闲置电动自行车,回收废旧蓄电池和整治私拉充电飞线等,确保集中充电营造的安全环境长效稳固。

声音:永外街道居民李女士

以前总是找不到适合的室外充电地点,挺头疼的。现在小区里有了这种美观的新型充电柜,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在楼下充电了。现在大家都能自觉做到不推电动车上楼,不在室内充电。

总策划: 郭佳 策划:李懿乔斐陆瑶黄明健 文字:李冬梅 刘旭阳 庄蕊 图片:李冬梅 庄蕊 张莉 田君 编辑:卢睿 审核:高明

欢迎关注、转发、分享!如在公众号或网络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京东城(ID:bjdongcheng_gov)

对于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欢迎下载北京东城APP

长按二维码识别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荐 更多>>